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回复: 0

军事医学研究院何彪/涂长春团队揭示野猪在新发病毒传播中的生态结点角色

[复制链接]

638

回帖

620

学分

2067

金币

论坛区长

积分
620
发表于 2025-10-10 1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发传染病多由人兽共患病原引发,其中超七成源自野生动物。“关口前移,人病兽防”已成为全球防控新发传染病的共识,凸显了查清野生动物病毒本底及跨种传播动态的重要性。然而,当前野生动物病毒监测多聚焦于蝙蝠、啮齿动物、候鸟等热门宿主,却忽视了野猪这类分布广泛、处于食物链中间、连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动物在病毒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何彪/涂长春团队长期致力于病毒生态学和人兽共患病防控研究。他们联合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从全国26个省份的127个监测点收集了500余头野猪样本,通过全病毒组测序、多重注释以及交叉质量增强策略,成功构建了代表我国野猪病毒本底的高质量病毒组参考数据集(BrCN-Virome)(图1)。该数据集包括46个已知病毒科以及至少14个目的科水平的新病毒,揭示了野猪携带的病毒多样性远超家猪,包括黄病毒、布尼亚病毒等多种病毒。
2025-10-9-002.png
(1 野猪病毒组参考数据集的概貌)
病毒共享网络分析显示,至少有24个病毒在野猪与人、蜱虫、鸟类、食肉动物、家猪、啮齿动物之间传播,其中16个涉及家猪,且多为致病性猪病毒,如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瘟病毒等。蜱虫与野猪间存在4种虫媒病毒的循环,轮状病毒则将野猪与人、牛、羊等动物联系起来。此外,犬瘟热病毒在野猪和食肉动物间、阿卡班病毒在野猪和牛科动物间的跨种传播,进一步凸显了野猪在病毒传播中的“结点”角色(图2)
2025-10-9-003图片1.png
(2 野猪在病毒跨种循环中的“结点”角色)
研究还发现,野猪可能是虫媒病毒监测的“哨兵动物”。BrCN-Virome中鉴定出37种虫媒病毒,关联到23种蜱虫和6种蚊子。团队对安徽和广东野猪体表蜱虫的病毒组分析进一步证实野猪感染了蜱传病毒。这一发现为虫媒病毒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比较病毒组学研究表明,ASFV感染是野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且ASFV感染会干扰其他病毒的增殖(图3)。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后逐渐出现了基因I型和II型重组毒株,甚至在一头野猪体内同时发现了基因I型、II型及3种未分类ASFV的共感染现象。
2025-10-9-004.png
(3 健康与死亡野猪个体的病毒组特征)
该研究首次从生态学宏观视角揭示了野猪在维持病毒多样性、传播病毒及新发传染病预警中的重要作用。野猪作为病毒传播的“结点”,不仅成为家猪病毒的储存库,更对野生动物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虫媒病毒、ASFV等致病性病毒,亟需加强监测和评估。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2023YFF1305401)的资助,于108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军事兽医研究所的何彪和涂长春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军事兽医研究所涂忠忠助理研究员、王通硕士和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孙贺廷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图片2025-10-9-00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9 19:28 , Processed in 0.06679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