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学(第5版中文版) [平装]
0 X% G8 j! ?3 P) ~6 x) a# _7 a- j~ 普雷斯科特 (Prescott.L.M.) (作者), 沈萍 (译者), 彭珍荣 (译者)
- a' P0 j& [* r4 w j5 P/ t2 M" d% o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7月1日)! h) b) Q n" ]0 j6 a
外文书名: Microbiology
/ K x# P& p! }! o3 x) Y1 u. w丛书名: 国外优秀生命科学教材译丛6 A0 o( i0 h& ~3 f- [
平装: 1042页
, H5 P p9 a; {) u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q" b5 t. S; v A4 P l% {
开本: 16' p: g9 a$ D4 R! D3 a$ Q
( i$ s& Y% I! t) k2 F, E7 i内容简介
: P R0 F% K' [1 p0 H/ a/ {《微生物学(第5版中文版)》共12章,内容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学实验40个以及附录7个,书后还列有主要参考文献。《微生物学(第5版中文版)》由复旦大学微生物学权威周德庆教授主审。根据师范、师专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微生物学(第5版中文版)》着重介绍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适当介绍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取材广泛,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概念准确,图文并茂。
" e- U+ h2 C- d3 e* g4 A) M编辑推荐% U" b- D; `- f) E, F+ c
《微生物学(第5版中文版)》除适合师范类大学本科和专科学生作为教材外,也可供师范类微生物学教师备课参考及函授学生使用。3 p( S) C2 h! \% p g
( I% X9 L/ X, ?2 S# B: H
158M下载地址1: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5qabpr ! D! f k! S/ U0 _" _3 U' k% o
访问密码:
, L( s3 n- G# Y/ g3 }这本书分成11个部分,开始的6部分是介绍微生物学的基础: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结构、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代谢、分子生物学、遗传学、DNA技术和基因组,以及病毒的特性。第Ⅶ部分是微生物世界的俯瞰。在本书的第5版中,细菌的概观是严格地按照即将出版的《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的总体编排而构成的。虽然重点是细菌,但真核微生物也给予了相应的重视。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就其本身的特性而言是重要的,在25-27章中,有关它们的生物学的介绍对于理解临床医学和微生物生态学各种不同的论题是必要的。第Ⅷ部分聚焦在微生物与其他的有机体和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生态学),也介绍了水和陆地的微生物学。为了使关于水和陆地生境的那些章节编写不至于冗长,故将其一般原理放在第28章的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中进行介绍,这一章也叙述了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各种类型。例如互利共栖、初级合作、偏利共栖和在环境中发生的捕食作用。第Ⅸ和第Ⅹ部分涉及致病性、抗性和疾病。第Ⅸ部分的3章描述正常微生物群、非特异性宿主抗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方面和医学微生物学。第X部分首先论述微生物的致病性、抗微生物的化学疗法和流行病学这样一些必须的论题,然后第38—40章概括了主要的人类微生物的疾病。疾病的概述基本上以章为单位进行分类编排,每一章中所涉及的疾病又按传播方式编写.这种处理方式提供了机动性,使学生容易获得任何感兴趣的疾病信息。这种概述不是一种简单的疾病目录,之所以介绍这些疾病,是由于它们在医学方面的重要性和能够阐明疾病及抗性的基本原理。第Ⅺ部分是本教科书的结尾,介绍了食品和工业微生物学。5个附录可帮助学生复习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了解本书未完全涵盖的重要论题的额外信息。$ a# n g9 Y, J# X. F d
$ B/ ]/ O* C! v
( x( u: s* `7 j6 x$ T
- q( D8 x7 ]( ~; l" H+ v8 d; x&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