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简介

[复制链接]

38

帖子

668

学分

5万

金币

病毒学院研究员

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3:3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病毒性出血热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免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或休克及肾损害等为特征。鼠类为本病主要传染源。感染鼠的排泄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发病。多见于青壮年。依据病源分型,可分为野鼠(黑线姬鼠)和家鼠型两型,病死率分别为10%与3%左右,前者发病季节高峰为秋冬(10-1月),后者为3-5月,但一年四季均可散发。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病变为全身微小血管广泛性受损,引起各系统、组织(脑垂体、右心房、后腹膜、肾脏为四大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伴以组织水肿、变性和坏死。近年来研究认为,引起血管广泛性受损的机理可能有:①病毒及其毒素直接损害;②免疫损伤:可通过Ⅰ、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以Ⅲ型为主,由于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微血管、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以及附着于红细胞与血小板表面,通过Ⅲ型变态反应释放溶酶体等物质引起血管损害,通透性增强而出血、休克和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过程,潜伏期8-39天,一般为两周。

发热期:起病急骤,畏寒、高热。热型以弛张型为主,少数呈现稽留型或不规则型。有突出的“三痛症”,即头痛、眼眶痛、腰及全身痛。还可见“三红征”,即面、颈及结膜水肿、充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软腭及腋下可见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有时呈现索状或抓痕样。肋脊角有叩痛。本期一般持续5-6天。

低血压期:多于病程的第4-6天出现,亦可出现于发热期,重者血压骤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时(晚期患者除外)皮肤一般潮红、温暖、汗多、口渴、呕吐加重、尿量减少。还可出现烦躁不安、谵语、摸空等。重者有狂躁、精神错乱。脉细速,可出现奔马律或心力衰竭。

少尿期:多出现于病程第5-7天。尿量24小时少于400毫升,或甚至尿闭(24小时尿量少于50毫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因水液潴留,加上外渗透至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返回血流,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并可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本期一般持续1-4天。

多尿期:多出现于病程第10-12天。每日可排出3000-6000低比重尿液,甚至可达到10000毫升以上。此时全身症状明显好转。由于尿液大量排出,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本期持续数天至数周。

恢复期:一般在病程第4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夜尿症消失,尿浓缩功能恢复。一般情况好转,无明显自觉症状。整个病程约1-2个月。

诊断:

1.流行病学: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史,以及进入疫区或两个月以内有疫区居住史等。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

尿检有蛋白、红白细胞、管型等。

特异性实验诊断包括采用感染的黑线姬鼠或疫区黑线姬鼠肺,经免疫荧光法筛选,对恢复期患者血清反应呈阳性者作为抗原,与早期患者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此外,血凝抑制方法可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鉴别诊断:

1.感冒、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多呈群发,上呼吸道症状特别显著,且呈热退病减,无出血热的渗出(肿)、出血及尿的突出改变,血清学检查可鉴别。

2.斑疹伤寒:该病常表现为午后寒热如疟,头痛如裂,于第4-5病日在胸、背、肩、臂依次出现鲜红色、压之退色的斑疹为其突出特点,白细胞尤其嗜酸性血细胞常显著养活用特效抗生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等)后多于24-48小时内热退病愈,外斐氏反应阳性。

3.钩体病:病发季节为夏末秋初,具有“寒热酸痛一身乏,腰酸腿痛淋巴大”的突出特征,眼结膜出血虽重而不肿胀,腓肠肌疼痛如刀割,白细胞呈低、中度增高,血小板正常,青霉素有特效,血清抗体测定如血凝、ELLSA、间接血凝、血溶,或间接荧光抗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可鉴别,有条件时也可进行血、脑脊液或尿培养。 4.败血症:常见于呼吸、消化、泌尿道与皮肤等,有原发感染病灶。常表现有发冷、发热、汗出三个过程,多形性皮疹,白细胞与/或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并有中毒颗粒,进行性贫血,血培养阳性,大剂联合应用抗菌剂有效。

现代医学疗法:

发热期:

一般处理:高热宜物理降温,避免用发汗退热药,以免促发休克。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以补充足量液体。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治疗:早期应用对降热、减少中毒症状、减轻病情有一定效果。氢化考的松100-2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用地塞米松等疗程3-4日。

平衡盐治疗:使血管内外的细胞外液保持正常,尚可提高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1000-1500毫升静脉滴注。疗程3-4日。

心得安治疗:可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膜的β受体,抑制肾素释放,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从而改善肾血流量及其功能。心得安20毫克,每日3次。于发热期开始使用,直至多尿期出现。凡心脏损害或心率每分60次以下及哮喘患者忌用。

低血压期:

补充血容量:10%低分子右旋糖酐,首次200-300毫升,快速滴注或推注,维持收缩压在13.3kPa左右,然后根据血压、血红蛋白值、末梢循环和组织灌注等动态变化,决定滴液速度和用量,一般以每日500-1000毫升为宜。

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0.5ml/kg约可提高CO2结合力1容积%。以等量5-1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维持40容积%以上为宜。用量不宜过大(24小时不超过800ml)。

血管活性物质:出血热休克以小血管扩张为主的温暖型休克多见,多采用血管收缩药。常用去甲肾上腺素0.5-1mg,或间羟胺10 mg,置于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在冷休克病例,应于补足血容量基础上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如多巴胺10-20mg,置于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强心药物:西地兰0.2-0.4mg,以葡萄糖液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肾上腺皮质激素:经以上处理后休克仍持续者,可加用激素。一般用较大剂量。氢化考的松每日 300-500mg,地塞米松20-70mg。

少尿期:

必须严格区别是低血容量性抑制或肾性少尿。一般在第5-6病日后少尿伴血压升高、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多提示为肾性少尿。当发生少尿或无尿时,要严格控制进液量。24小时内不宜超过1000ml,并要以口服为主。肾脏功能损害阶段,应给予利尿剂,或用20%甘露醇100-250ml 1次静脉快速滴注,每6-8小时1次。与利尿合剂配合应用可增强疗效。或用速尿20-200mg 1次静注,可用至每日1000-2000mg,一旦肾脏损害进入器质性阶段,可用导泻法:20%甘露醇250ml顿服。效果不显时可加50%硫酸镁40ml同服。少尿期出血现象比较突出,可输新鲜血小板。

多尿期:

补充足量液体和钾盐,均以口服为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6-18 19:08 , Processed in 0.09650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