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E1MDU0OA==&mid=202344862&idx=1&sn=ee61ac1c6a0cd05abf82b0e93020c864&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并稍作修改。
1 c3 R" I, d/ `9 o1 d* ]3 f6 S7 L( M0 U
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我们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更不用提阅读外国文献了。但是阅读外国文献对于把握最新科研动态,扩充自己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阅读外文文献的经验。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作参考。" @0 y9 |$ G3 A* i
: w, b1 F0 S) c" r m2 K+ }+ [1 j6 d) W
文献检索----------文献管理----------文献阅读----------科技论文写作
+ z5 h2 y7 k. _, p1 C% |3 A
0 d/ {# l1 L7 f6 d一、如何有针对地查找文献?% r$ U2 r' o: F, Q
: t% D8 A- l& D. l
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不全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
; K ]- g; ?8 F" Z- q+ h- [! e2 p' \ u4 h7 z' @# L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IF论了。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 H6 H3 l0 I4 @/ O* I9 n$ b4 O7 B1 {" r9 X8 A
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内都有几个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怎么知道谁是“领军人物”呢?这里提供两个小方法:第一,在ISI里检索本领域的文献,利用refine 功能找出论文数量较多的作者或课题组;另一个方法,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比较规模大型的国际会议,登陆会议主办方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作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就是了。9 `3 n2 E! R$ p: K
0 Y7 F1 p2 ?9 v
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 _& h3 H9 f2 p5 K3 Y5 o0 a7 n
6 \" g; j) {8 }6 D) w知道了查什么样的文献后,那么具体怎么去查文献?2 K) P3 X, a4 A! O/ M; W" Q& x
: `* o% f0 p6 |* J$ K! ?3 Z+ A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 N( M- O+ s; R8 q! t3 V通过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_, V$ X+ ?( \% o) e
) B7 ]8 A- ?- R9 n8 D: I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v: u% J" N: j2 `, {) n: w
" U$ l4 Q4 W' V+ R' u0 M, `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u! T3 h% U: a' G8 J$ Z, s
I$ C) g/ h" B/ B' {( G
二、如何对下载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f- j& c% c# w
/ v2 B6 B o; e* Y# q
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的,抱着一种先下来再说的心态。往往下载来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着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那根据什么来分类呢?
9 o- Z1 n7 O0 [6 o; b; r$ l1 B
对于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这里有个简单方法,只关心三点:①文章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给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和方法);②文章的图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和③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4 b: g4 `2 A0 x& w( r4 w& X9 j
/ C2 L2 A6 p5 g& G& }( o d3 l1 U当然,对所有的未读文献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尽可能用50字左右来归纳文章(包括文章的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k7 F C5 [ v! h+ R; S
7 @) K0 v: w9 n( P, j在归类时,重要文献可以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
) k: p$ N7 z. Z9 o1 Y2 J, G5 t1 s8 o( _
当然分类的标准还有其他,例如根据中文&英文、综述或&研究论文等。
. ~0 X; R" @" ^: h/ E1 c: F
2 G# o: o, f* ` _3 ]三、如何阅读科技文献8 B; N5 g+ A! U8 H5 e5 U
7 e5 |, v* n, D3 A3.1 明确文献阅读的目的
% V& i) m# l( x+ _
& g! r5 m: Q$ w* E/ h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文献整理分类的时候实际就已经概括了各文献。下面介绍的是几种不同目的的文献读法?/ P' m8 V. [" N/ [6 T
1 p; Y; ?; d7 R) R1 J* C7 w) `" W, y目的1. 回顾重要内容的读法——take home message
, b# E/ e- t6 B( J$ Y& f! C$ c `( v9 R+ R8 Y: T; h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home message 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最好从discuss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抓到重点。
3 }0 X: Y$ R" y' j6 L8 e/ `# S5 Y- F; a0 T/ ]
目的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introduction
+ ^$ s" @( G' T3 r% M- y
/ k6 P( g9 v' f" H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Reference中),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当然,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容易使人变得懒惰。
- e3 z6 j: ~5 A2 x5 g
& l h5 u8 Z5 O2 q2 ]目的3.写文章的读法——discussion
: T( F9 ^+ ~* _1 W& c( w5 g+ o( X" o9 t ]
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觉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
4 ^9 _2 l# v2 h3 C& P$ q5 G
& Z: V3 B7 b( _* z. w3.2 根据文献的类型来确定阅读顺序
' A, i7 H+ |4 H% c7 t# x" d# a7 \* j+ ?" c! T Q& `% Q+ o
对于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看文献的方式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
2 o" [8 k9 J" M/ H" w1 c
, U' V9 I q# n' w7 ^& i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 Q( K ~) x% M F
! m: r5 t" L3 G) i* G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
+ R7 o) o. |, F& ^
; y1 N9 Z5 ]! @- G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 paper 或是发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大家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注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 M. ^6 F% C8 N) u" H, `
1 G H* v/ J# W* q
3.3 阅读文献中各个部分
/ H" u4 M& e# B, V& Q
6 |/ i" ?- f" ?4 w$ ?- F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y: _+ W9 X5 J5 `9 T' N* K+ X
* g% k& |- |5 M5 J5 N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变得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
) Y0 b% |& [3 y2 c+ Z# k. l& ~9 ?5 |7 ` m8 F4 G% s2 S
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 I4 P) c; X5 S* e7 ]8 b: y* e& O( c, T. G$ d4 s) R
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9 T2 x! J8 U6 X) @6 {4 s" b+ L
- q4 v" z6 u# W/ C- w1 _0 C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W" n4 ]+ h) R$ M8 z
U- C }. W( _
3.4 文献阅读的一些建议
% N+ y% D: ? n x H/ G
1 N) V5 U' b- u7 W. n0 @0 c: z! n1)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看。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 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 C8 a; c1 y$ g: y1 x7 S2 O( N
2 ~/ K' ^: X) Z. G0 A' o
2)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把论文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I- U, Q: u' |% w
3 s) k2 E& g+ e: p& E' v! T3)看过的文献要温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 m) j7 g R: B9 g& J5 M
* ?4 |3 w$ ?. T1 v9 }7 F4)做好笔记和标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5 f7 B/ \( t U3 n
4 r& Y/ m* p6 q% ?7 D0 w5)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如果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 n- H( f/ O/ l4 O9 ~
& N5 ^. Y7 Q5 i9 {4 n1 h3 p
6)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e$ a% l: a0 X5 F; c) [
, K f- e) ]1 ^% Q. h" B1 ~' I! u; I四、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写作能力 A Q, f5 N! M% Z& }2 U P8 ~
* X1 \2 m q5 O; }. W
英文文章的写作是文献阅读的副产品,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最好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然后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 J' P- q6 h$ w. Q+ C* s1 p# ]; I) x6 o7 i Y# u! ^0 ?# M
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阅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5 u; w9 n+ u5 W$ x$ n& m {' D
: p- C! f4 J$ s( U
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于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表(Figures),最后才执笔。, S" b2 K0 O( x7 g9 I$ l5 E' v/ o! C
' J8 J3 J( j( ]4 O/ `, k/ j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小标题)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j( m$ H( J: g& q! d
: O6 d' ?0 Z8 O# n3 A4 m3 q# y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有它内在的写作规律。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8 D1 \0 s/ C; n0 `2 j9 T8 f% U
# u n' O+ {5 c6 t3 A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of……,weperformed……”(为了探索……的机制,我们做了……),“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former,but notthe latter,hypothesis……”(这些结果支持了前面的观点,而不是后面的,假设……),“Despite recent progress,how……remains to beelucidated……”(尽管最近的进展,如何阐明……)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6 r, H$ S/ H( X/ |6 F8 L O
. L, c- K" [5 F! T" R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而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 y7 f/ U) u( [( b. U% a6 u a3 A- t1 v0 L. w$ U
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的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的就是: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明白的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
# d& h+ }8 ]. }3 z! Z转自: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813407-882059.html 原文题目:分享一些阅读外文文献的经验(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