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丙型肝炎病毒发现史略

[复制链接]

38

帖子

668

学分

5万

金币

病毒学院研究员

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1:4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战期间,英国随军医生麦凯阿伦发现许多接种了黄热病疫苗的士兵在几个月后出现肝炎症状。黄热病疫苗中含有人血清,于是,麦凯阿伦医生开始考虑是否在人的血液中带有引起肝炎的病原体。他将由被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消化道传播引起的肝炎称为传染性黄疸(后称甲型肝炎),由污染血液经输血传播引起的肝炎称为血清性黄疸(后称乙型肝炎)。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个名叫布鲁伯格的生化专家试图发现为什么某些人种更容易得某些疾病,他猜测这些人种带有独特的致使他们得病的蛋白。他从经常输血的人中搜索这些抗体,因为这些人在输血时接触到自身先前没有的蛋白,从而产生抗体。布鲁伯格搜集了大量全世界不同人种的血液,并设计了一种方法来显示人的免疫抗体认出一种陌生蛋白后所产生一种复合物。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血液专家阿尔特关注着一个和麦凯阿伦相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很多需要经常输血的血友病和白血病病人出现肝炎症状。他怀疑这些患者因输血而得肝炎。

  阿尔特决定和布鲁伯格携手。他们的第一个重要发现是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发现一种能够和一个白血病患者的血清产生抗体—抗原反应的神秘的蛋白。他们将之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Aa)。Aa就是我们现在常规乙肝检测“两对半”中的表面抗原HBsAg。自此对乙肝的研究“势如破竹”,乙肝病毒、乙肝疫苗以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相继被发现。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发现震惊了临床医生。他们认识到,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已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进行筛查,以此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但是即使经过严格的血液筛查,仍有许多病人染上了输血后肝炎。科学家怀疑还有其他种类的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于是他们试图“故伎重演”,用搜寻乙肝的抗体—抗原方法来查获这种病毒。但是曾被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似乎非常不稳定并难以捉摸。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因为丙肝病毒不同于乙肝病毒,善于变异,所以很容易避开人体的免疫反应。

  直到1989年,美国科学家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并证实80%至9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从1990年开始,随着高敏感性、高效性的丙肝病毒血液检查方法的应用,输血引起的肝炎已下降到十万分之一。虽然对丙肝尚无疫苗,但是新一代干扰素的出现给治愈丙肝带来了希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6-18 15:28 , Processed in 0.08532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