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病毒学论坛|我们一直在坚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麻疹病毒(measlesvirus)简介

[复制链接]

38

帖子

668

学分

5万

金币

病毒学院研究员

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1: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麻疹病毒(measlesvirus)是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几乎达100%,常因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死亡。据WHO估计,疫苗前时代,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3亿儿童患病,700~800万儿童死亡。1959年,我国麻疹病例高达900多万,死亡26万。
  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80年代以来,各国都有关于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的报道。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麻疹病毒存在着基因漂移。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通过飞沫直接或鼻腔分泌物污染玩具、用具等感染易感人群。冬春季发病率最高。潜伏期约10~14天,病毒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侵入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其细胞内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眼结膜、口腔粘膜、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小血管受染产生病变,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核内和胞浆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少数病例病毒尚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D46为麻疹病毒受体,人红细胞以外的组织细胞大多有CD46。临床表现除高热、畏光、还有鼻炎、眼结膜炎、咳嗽三个主要前驱症状,此时病人传染性最强。发病2天后,口颊粘膜出现Koplik斑,为周围绕有红晕的灰白色小点,对临床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随后1~2天,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先是颈部,然后为躯干,最后到四肢,出疹期病情最严重。4天后消退、脱屑。麻疹一般可治愈。但患者抵抗力低下,护理不当,死亡率亦可高至25%以上。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炎,发病率为0.5%~1.0%,其中死亡率为5%~3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占麻疹死亡率的60%。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SSPE)是麻疹晚期神经中枢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0.6~2.2/10万。从麻疹发展到SSPE平均7年,患者大脑功能发生渐进性衰退,表现为反应迟钝、精神异常,运动障碍,病程6~9个月,最后导致昏迷死亡。SSPE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有异常高水平的麻疹病毒抗体,但病毒分离困难。现认为患者脑组织中麻疹病毒为缺陷病毒,特别是M基因突变,M蛋白功能异常。
  麻疹自然感染后一般免疫力牢固,抗体可持续终生,母亲抗体能保护新生儿。其中抗H抗体和抗F抗体在抵抗麻疹病毒再感染中有重要作用。麻疹的恢复主要靠细胞免疫,T-细胞缺陷者会产生麻疹持续感染,导致死亡。但细胞免疫也是引起麻疹出疹、麻疹后脑炎的原因。此外,麻疹感染(包括麻疹减毒活疫苗)还可引起暂时性免疫抑制,如IV型超敏反应、OT试验的阴转和对新抗原免疫应答的减弱。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临床诊断一般无需进行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可采取前驱期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接种原代人或猴肾细胞;亦可采取呼吸道、尿沉淀物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病毒抗原、观察多核巨细胞及包涵体;血清学诊断应包括双份血清或检测IgM。此外,亦可进行核酸杂交和PCR。

  防治原则  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当前最有效疫苗之一。为此,WHO已将消灭麻疹列入继消灭脊髓灰质炎后的主要目标。我国于1958年首次从麻疹病人分离到病原体,1965年制成减毒活疫苗,仅比世界上第一疫苗株晚3年。初次免疫我国定在8月龄,接种后,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但免疫力仅维持10~15年,因此7岁时必须进行再次免疫。自实施常规免疫接种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已降至10/10万左右,有的地区连续多年小于1/10万。
  对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可紧急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进行人工被动免疫,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论坛App下载|Archiver|小黑屋|中国病毒学论坛    

GMT+8, 2024-6-18 16:46 , Processed in 0.13642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